取消
清空记录
历史记录
清空记录
历史记录
基辛格曾说过:“谁掌握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的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在中国,无论是革命、建设、改革时期,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都发挥了重大作用。历史雄辩地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的石油和化学就不能够从一穷二白的薄弱基础上快速发展成为世界石油和化学工业大国,并坚定的向世界石油和化学工业强国进军。
在战火中起航的中国石化,自19世纪60年代后,清政府为制造枪炮、火药提供原料在先后开办的江南制造总局等官办工厂中生产硫酸、硝酸以及硝化棉、雷汞等化工产品。还在台湾苗栗、陕西延长开始打井采油,进行石油炼制。进入20世纪,先后创办了涂料、橡胶、轮胎以及硫酸、硝酸等一批化工企业,民族资本进入化工领域。近代中国民族化工资本在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官僚资本的压迫的夹缝中艰难生存,发展受到种种限制,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对民族化工企业实行限制、侵占、关闭,致使中国的民族化学工业举步维艰、濒临绝境。
我党为了民族解放事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贯彻“自力更生、发展生产”的方针,极端困难的条件下领导人民建立和发展基本石油和化学工业。如陕甘宁边区的延长石油厂、紫芳沟化学厂等,生产出汽煤柴油、蜡烛、凡士林等石油产品和硫酸、硝酸等化工原料。在晋察冀、胶东等根据地先后创办了硫酸厂、制药厂、炸药厂、皮革厂、玻璃仪器厂、造纸厂等一些企业。“埋头苦干”和“热心创造”,成为中国石化业代代相传的宝贵精神财富。
新中国成立时,中国石化工业基础薄弱,许多石化和化工产品还是空白,企业规模小,装备差,劳动条件恶劣,技术水平远远落后国际水平。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并采取措施大力发展石油和化学工业,将日伪和国民党政府遗留的石化企业进行改造完成公私合营,实施“一五”计划开启大规模建设。在苏联的援助下,建设了14个炼油和化工项目,形成了吉林、兰州、太原三大化工区。相继发现、开发了大庆、胜利等油田,原油产量快速增长并实现自给。在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宣告:“中国人民使用洋油的时代,即将一去不复返了”。
20世纪60、70年代石化学工业在曲折中前进,但总体仍保持了较快发展。为解决人民的“吃穿用”问题,集中力量发展化肥、化纤等产业,使具有中国特色的小氮肥蓬勃兴起,从西方发达国家引进了21个大化工项目,开展了以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延迟焦化、尿素脱蜡以及必要的催化剂和添加剂为主的“五朵金花”技术攻关,实现了炼油技术的大跨越,突破了高压氨合成塔、过磷酸钙制备等一大批关键技术。
70年代末,化肥产品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果,适合中国土壤的化肥新品种占比快速增长。纯碱、氯碱、无机盐等行业取得重要进展,硫铁矿制硫酸装置率先实现了余热回收突破大型化瓶颈;联合制碱法实现工业化,纯碱产量突破百万吨;虎克型吸附隔膜电解槽研制成功,中国氯碱技术迈进了一大步;大批无机盐、农药等新品种相继研制成功并投产;电石密闭炉改造成功,染料、颜料技术进步明显;开发出航空、航天、军用防腐蚀特种涂料,满足了国防需求;特别是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三大合成材料研发均取得了积极进展,有的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
1978年,石化工业总产值达到438.7亿元,全国原油产量突破1亿吨,达到1.04亿吨,初步形成门类比较齐全的石化工业体系,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奠定了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发展基础。
改革开放后中国石化工业进入又一个快速发展的轨道。改革化解了石化工行业管理体制管得过多、统得过死的弊端,从扩大企业自主权,至推行经济责任制,再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活力增强,民营企业蓬勃发展,市场对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性、决定性作用逐渐得到发挥。
20世纪80年代初,石油行业实行了1亿吨原油产量包干、海上大陆架对外开放、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等三大政策,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组建,实现了宏观层面的政企分开,经资产重组和改制上市,优化了石油石化工业上下游、内外贸、产供销分割和结构,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一道形成了上下游一体化的现代企业管理体制。陕西延长、上海华谊等一批地方国企经过改革也具有旺盛的活力和较强的市场竞争力。2007年,石油和化工民营企业达到18467家,占全行业企业总数比例超过三分之一。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90年代,化工行业深入实施“学吉化”、“科技兴化”和“外向型经济”战略,通过进一步促进企业提升管理水平,逐渐融入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中,创造力以及生产效率显著增强。石油化工行业发展迅速,生产工艺技术水平显著提升。中国石化等企业掌握了现代炼厂全流程技术,形成了催化裂化、加氢系列技术,其中催化裂化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催化剂研发生产取得重大突破,千万吨级大型炼油联合装置、百万吨级大型乙烯、大型聚丙烯、苯乙烯、甲苯歧化、芳烃抽提等成套技术和装置实现工业化应用。化肥、酸碱、无机盐等基础行业也陆续进入黄金发展期。随着新型煤气化技术的突破和装置大型化, 2005年我国磷肥、硫酸、纯碱、氯碱、染料、涂料等产量跃居世界第一。先后建成100万吨/年青海察尔汗盐湖项目、120万吨/年罗布泊钾盐项目。氟硅技术自主研发能力和水平大大提高,突破了全氟离子交换膜、六氟磷酸锂、聚偏氟乙烯一大批长期被国外垄断的核心技术,为国民经济提供了大批高端精细化学品,成为世界重要的氟硅生产基地。21世纪初以替代石油天然气生产油品、乙烯、丙烯等石化产品的现代煤化工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间接煤制油、直接煤制油、煤制烯烃示范项目在2010年前建成,促进了全球石化产业原料多元化进程。
2010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位居世界第二,主营业务收入达到8.88万亿元,其中化学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23万亿元,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化学工业大国。中国市场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市场,成为全球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的主要引擎之一。国人无不为之喝彩,为之振奋。